催促式教育究竟可不可取
经常有家长在和老师的沟通中,会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:“孩子不仅学习效率下降,亲子关系也是忽冷忽热的,但是孩子并不缺乏我们的陪伴,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没有产生过任何懈怠,那孩子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呢?”
在一开始我们也很难理解,因为孩子既不存在学习压力,也不存在沉迷手机这一现象,但是学习效率和亲子关系就是一直在降低,甚至有时候,孩子可以一天都不去搭理自己的父母,这让父母感到非常无力,但又百思不得其解,直到老师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,才知道导致孩子变成这样的原因;
孩子向老师说明,他其实也不想这样,但每一在他学习的时候,孩子爸爸或者或者妈妈总会去催促他去做,有些事明明是他自己想做的,但每一次催促或者以恐吓的语气向他说话时,他就不自觉地去抗拒,时间长了,就会觉得他们说话的方式让他很烦躁,甚至会觉得父母其实根本就不理他,只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催促他,他们越说他就越烦,思考的问题也就越多,在学习上也很难集中注意力…
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,一味地催促孩子去完成某事,长时间下去,会让人养成慢性子,因为家长的每一次催促都会给孩子造成“拖延”潜在性质的心理暗示,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还会怀疑和加快速度,但慢慢的他会选择被动接受这种想法,甚至会觉得他就是这样,而面对家长的那些催促和言语恐吓,也只会觉得烦躁,拉开和父母之间的距离。
其实对于催促孩子这件事,每一位家长都很难理解,因为他们催促孩子的起点,都是从孩子出发,他们之所以去催促,去威胁恐吓也是害怕孩子荒废学业,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,所以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也是情有可原,但这种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可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