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中的五个常见法则,家长们别忽略了。
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曾说:
“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,关键的关键。”
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说:
“家庭者,人生最初之学校也。”
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,对我们每个人、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家庭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课堂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
孩子从出生开始,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。
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、心理思想态度、行为举止习惯、待人处事的方法等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,可以说,人的一生都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之下。
可以说,孩子优不优秀,能不能成才,和家长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关系。
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,也就不言而喻。
下面五条家庭教育中的“黄金法则”,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略。
01:归属法则。
归属感,是我们很熟悉的词汇。
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,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,第二重要的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。
对于孩子来说,对家庭的归属感不仅是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情感,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爱、会爱的人。
简单地说,归属感让孩子感受温暖,感受幸福,得到爱,并学会去爱。从爱自己、爱家人,到爱家乡、爱祖国。
而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容易变得孤独,容易被周边群体孤立,容易对生活缺乏热情、对学习缺乏兴趣,也容易迷恋上网络,在虚拟世界沉溺。
所以家长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有效陪伴,尽量多陪孩子,给足孩子归属感和安全感。
02:倾听法则。
倾听是家长拉进亲子关系,走进孩子内心的重要途径。
很多家长都不会倾听孩子,因为他们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。
尤其是当孩子犯错时,更是不允许孩子解释甚至压根不允许孩子说话,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张口就是顶嘴和狡辩。
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观念。
不懂倾听的家长永远不会懂孩子。
拒绝倾听孩子,就会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、变得越来越沉默,甚至引发更多的问题。
成长中的孩子们对于各种事物有着他们独特的观点和看法,有时可能会很幼稚、不成熟,但这都是正常的。
不管孩子的观点如何,他们都有表达的权利。
家长真正要做的,应该是用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思考,然后再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引导和纠正。
双向的沟通,才是亲子关系温馨和谐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。
03:榜样法则。
托尔斯泰曾说:
“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,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,要想成功教育自己的子女,父母必须以身垂范,做孩子的榜样。”
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也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师。
可以说,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孩子能不能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。
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场景:
有的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,结果自己却当着孩子面刷视频哈哈笑。
家长要求孩子晚上早点睡觉,自己却总是熬夜熬到一两点。
家长要求孩子节假日早起学习,而自己却睡到日上三竿……
这样的情况,还有很多。
所谓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作为家长,一定要做好榜样作用。
当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,家长要先做好榜样作用,带头行动。
这样,孩子才更容易受到家长的言传身教,积极向上,认真生活、学习。
04:规矩法则。
无规矩不成方圆。
成长中的孩子自控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成熟。
如果没有家长的正确教导,很容易受外界影响,变得不同礼貌、不懂尊重,养成坏习惯和坏性格。
因此,作为父母必须负起责任给孩子“立规矩”。
但立规矩的时候,一定是要充满亲情、人性化、科学而理性的。
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想法,最好是能和孩子共同商定,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。
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遵守规矩,也能让他们将规矩牢记于心,在无法遵守或重新制定规矩时,引发孩子内心深层的反省和反思。
05:希望法则。
家长们对于自家孩子往往都是寄予厚望的,但如果期望过高,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。
还有的家长总是喜欢打压孩子,即便孩子成绩不错,但只要不是第一,他们就会出言讥讽、批评。
这就会导致孩子负面情绪不断增长,看不到未来的希望,逐渐形成自卑、消极、悲观的人格。
所以作为家长,要适当调整对于孩子的期望,学会赏识孩子。
区分开孩子的优势和劣势,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,发挥引路人的作用,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。
让孩子在生活中永远能看到希望、充满希望,孩子的身心发展才会更加阳光健康。